今年5月以来,多家亚马逊平台上的跨境电商企业接连传出遭平台“封号”、“封店”或者资金冻结等处罚的消息,其中不乏一些上市大商家和知名国产品牌,而理由据说是商家存在包括“操纵评论”“刷单”“违规账号关联”等违规操作。据来自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的数据,大概有1000家企业受到这次封号潮的波及,总共涉及5万多个账号,预估损失超过千亿元!
亚马逊全球开店公关昨日向记者表示,确实有部分存在违规操作的商家被平台实施了处罚,只是受罚商家的数量“肯定没有外界传闻的那么多”。
处罚权与申诉权
至于被罚的原因,亚马逊集团已经在6月16日的一份全球同步的公告中有所解释,像有些不良行为者是自己通过社交媒体、有些则是雇佣第三方服务商索取虚假评论,或者通过多个账户进行关联交易以逃避监测等。亚马逊既会阻止发布虚假评论的账户继续提交评论,同时也会对借此获取商业利益的卖家账户采取措施。
今年4月30日,亚马逊大卖家帕拓逊首先遭遇平台整顿,旗下606个热卖商品被亚马逊下架,大量资金遭冻结。此后,傲基、泽宝、有棵树等深圳头部商家均遭到封店、产品下架,或者资金冻结等处理。
6月16日,星徽股份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深圳泽宝旗下的部分店铺于今年6月被亚马逊平台暂停销售。经查,原因可能是部分产品赠送礼品卡,涉嫌违反亚马逊平台规则。粗略估计,受影响店铺营收损失或超15亿元。8月4日,华鼎股份也发布公告称,7月中下旬以来,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通拓科技多个品牌54个店铺被亚马逊暂停销售。
据广东省跨境电商协会透露,这次封号潮中被处罚的卖家大多是华南的品牌型卖家,涉及3C消费电子、日用、家居和运动品类的品牌卖家在此次风波中无一幸免,其中的头部大卖家,每家被关账号从几十个到几百个,被冻结金额从数千万美元至数亿美元。
有被罚商家反映,此次大规模封店没有事先给出时间限定,封后无法申诉、资金冻结、余额清零,亚马逊也没有给出任何解释。据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亚马逊对商家的处罚实施前后都会有邮件来往并阐述原因,如果存在不通知、无法申诉的个别情况,可以向他们反映及协商解决,但其再次强调受影响的商家只属少数并且是多次违规。
网经社电商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张周平表示,在出口跨境电商发展初级阶段的“铺货模式”,以多店铺和多SKU为主导模式,在该模式及平台规则下,刷单成为包括亚马逊全球开店在内的各平台卖家的常规操作手法,通过刷单的虚假评论等引导用户下单的现象突出。接下来,亚马逊势必对此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邀评难度日渐陡增,或许跨境电商圈也将迎来洗牌,过去那个“刷单为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目前亚马逊全球活跃卖家超过250万家,其中超过100万家在中国。
广东省跨境电商行业协会副会长张炯表示,亚马逊“封店”事件对于部分合规经营的中小卖家而言也是一次机遇,由于封号打破大卖家对于流量长久的垄断,中小卖家的产品的流量能够得到提升。此外在很多卖家海外清理库存的过程中,可以以较低价格收取一批货物。
与此同时,张周平还指出,亚马逊封号背后凸显的问题之一就是卖家过度依赖平台,导致平台的一举一动都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经过此次亚马逊封号事件后,跨境电商卖家在具体应对上,一是采用多平台布局,除亚马逊全球开店外,加大在eBay、Wish、全球速卖通、Shopee等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的布局力度,降低严重依赖亚马逊带来的类似封号事件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二是积极拓展独立站。当然,独立站对企业的运营能力是个考验;同时,投入的资金、人力等成本会更高。
跨境创新工坊创始人林智勇表示,“此次亚马逊大整顿,迫使卖家重新思考在亚马逊上创牌的策略是否成立。卖家需要在独立站和亚马逊之间采取一定的平衡。其次,多平台联合运营将会得到重视,为降低风险,卖家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最后,一批亚马逊卖家可能会战略大转移。这次重点打击的是亚马逊美国站,其次是欧洲站。亚马逊其它站点受到的影响很小。因此,卖家可以转移到亚马逊其它站点继续发力。”(郑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