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广东银保监局与省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了“1+1+8”的制度体系和“12+8+3+N”的险种体系,标志着广东省农业保险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记者日前从广东银保监局获悉,一年多来,该局紧紧围绕“扩面增品提标”目标,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广东(不含深圳,下同)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1.85%,增速创近7年新高,为全国增速最快的省份;保障金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15亿元,受益农户114.55万户次。2021年1-7月,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5.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3.87%,保费增速仍居全国首位,支付保险赔款同比增长66%,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支农惠农成效凸显。
推动农险“扩面增品提标”
“扩面”方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险品种覆盖率显著提升。2020年省内水稻、育肥猪、能繁母猪、甘蔗、肉鸡、森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80%、40%、60%、70%、60%、70%。“增品”方面,构建起12+8+3+N的险种体系,包括12个中央财政补贴型险种、8大类省级财政补贴型险种、3个涉农险种、N个地方特色险种。地方特色险种实施备案制,激发了地市开办特色险种的积极性。
值得留意的是,“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系列民生险种提供的风险保障大幅上升,如水稻保险保额由800元/亩提高到1000元/亩,育肥猪保险由800元/头提高到1400元/头,森林保险由400元/亩提高到1200元/亩,岭南水果由1000-1500元/亩提高到3000元/亩,肉鸡由12元/只提高到30元/只,主要传统大宗农产品保障水平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打造岭南特色农险新名片
新增落地超百个农业保险创新产品,提供风险保障超过30亿元。新增肉鹅、鳗鱼、番薯、化橘红、茶叶、花卉苗木等多个品种,涵盖了价格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完全成本保险、气象指数保险、保险+期货等业务领域。将省内种植的所有水果品种纳入岭南水果保险。湛江徐闻菠萝产值保险为受新冠疫情影响滞销的菠萝种植户支付保险赔款近300万元,支持徐闻菠萝首次出口日本,登上网络“热搜”;茂名开办全国首个荔枝溯源保险,实现生产过程管理、产地追溯认证、产品品质“一体化、全链条”保障;珠海斗门白蕉海鲈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地省内首个政策性现代农业产业园保险项目。
2021年以来,针对生猪价格出现回落的趋势,保险机构积极开办生猪价格、猪饲料价格“保险+期货”试点,累计为1423吨猪肉、5.42万吨猪饲料提供风险保障近4亿元,支付保险赔款913.31万元,让养殖户应对“猪周期”底气更足。生猪保险从传统养殖保险向运输屠宰、价格保障、融资增信等全产业链条延伸。
拓宽农险惠农支农外延
今年3月以来,广东多地出现春旱,春耕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广东保险业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保防救赔”功能作用,全力支持春耕备耕和抗旱防灾。一是“保防救赔”精准发力做好抗旱防灾。如,运用“粤农保”等农险信息科技平台,实时监测各地旱情发展,为精准防灾抗灾提供支持。各保险机构根据旱情发展主动调整春耕主要农作物承保工作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加快保费收取、标的查验、承保出单工作进度。今年春耕期间,辖内保险机构向受旱情影响较大的种植业支付赔款3亿元,为抗旱救灾复产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是探索建立“以防为先”的农险服务体系。今年6月以来,选定茂名水果种植、佛山水产养殖、江门水稻种植等3个农险防灾减损创新试点,分别由人保财险、太保财险、阳光农险3家公司牵头,在地方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加大防灾减损资源投入,结合不同种养品种的生长周期及主要灾因,充分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和农险科技优势,探索实现灾前早介入,防灾流程体系化,助力“三农”风险减量。(记者 梁海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