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财富管理的银行突然按下智能投顾“暂停键”。日前,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智能投顾服务暂停申购功能,但存量客户服务不受影响。这或与近期监管接连下发了基金投顾行业指导文件有关。11月初,京沪粤三地证监局陆续向辖区内的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下发《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界定了基金投顾业务和基金销售业务附带的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范畴。
目前只有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取得智能投顾试点资格,这意味着未来可能这三家银行将智能投顾升级为基金投顾服务,而没有牌照的银行智能投顾产品或面临下架整改。
智能投顾≠基金投顾
仍待明确业务边界
近年来,各家银行都推出了智能投顾产品,即根据用户的收益目标及风险偏好所作的投资产品组合。
作为最早试水智能投顾的银行之一,日前招商银行的投顾服务“摩羯智投”已经无法购买。在该页面上,招商银行发布温馨提示,正在对“摩羯智投”进行规范改造,将暂停购买功能,原持仓客户的赎回和调仓交易不受影响。这并非个例,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的智能投顾业务均在近日按下了“暂停键”。
一直以来,基金投顾和智能投顾业务边界比较模糊。据新快报记者了解,目前各家银行的智能投顾服务大多数都是以基金组合为主,配置了少量的银行理财产品。比如某大行的智能投顾服务产品,10%投向货币基金,50%投向了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子债券产品,40%投向四只权益类基金。
从目前各家机构开展的业务来看,与基金投顾投资范围不同,银行的智能投顾产品标的更广泛,除了公募基金外,还包括银行理财产品等。有某股份行财富管理相关人士表示,正在积极与证监会、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沟通,待明确业务边界后将继续提供投顾服务。
监管统一标准
智能投顾转型基金投顾服务?
在业内看来,暂停的另一重考量或许与日前基金投顾行业政策监管有关。近期基金投顾业务指引文件紧密发布,仅在11月内监管连发了“三文”,基金投顾业务的法规体系或初步成型。
《通知》中界定了基金投顾业务和基金销售业务附带的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范畴。其中明确指出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属于基金投顾业务,须由专业持牌机构统一经营。不具有投顾资格的机构,仅可以提供基金建议投资,不得提供基金组合策略投资建议和基金构成比例建议、不得展示基金组合的业绩、不得提供调仓建议。
也就是说已经获得三家基金投顾的银行未来可以将智能投顾转型为基金投顾,而没有牌照的银行面临整改,不能再提供基金组合等投顾服务。
但是在业内看来,银行争取基金投顾牌照的积极性并不会高涨。“只能做基金产品组合和投顾,在银行理财子加码权益产品的当下,难道各家银行会用自己的渠道给别人做嫁衣?”
此外,监管也下发了基金投顾监管的统一标准。11月18日,监管就基金投顾服务业绩及客户资产展示,向各家基金机构下发了标准征求意见。11月5日中基协也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就投顾协议、风险揭示书的内容与格式征求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监管要求,未来基金投顾机构展示服务业绩时,一是不得进行基金投资组合策略表现指标排名和规模排名;二是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应展示所有完整年度的服务业绩,展示年化服务业绩时,计算区间应大于(含)1年等。而目前不少银行智能投顾产品并没有明确标注年化收益,一般都以“模拟波动率”为主。未来,即使银行转型基金投顾服务,也将面临一系列的业务规范标准上的调整。(许莉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