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再升级:梁长在团队以可吸收支架开启“血管修复新纪元”​​
2025-04-25 14:56:00  来源: 今日热点网  
1
听新闻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斑块堆积导致血流受限的心脏疾病,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传统金属支架虽能迅速开通血管,但永久存留可能造成血管慢性炎症、晚期管腔丢失等问题,尤其对需长期抗凝治疗或血管弹性要求高的患者存在潜在风险。

梁长在主任是内蒙古心血管微创介入领域的权威专家,现任某三甲医院心脏介入中心主任。作为区域可吸收支架技术体系建设的核心推动者,他带领团队在2023年完成内蒙古首例“冲击波球钙化预处理+可吸收支架”联合手术,并构建覆盖术前评估、术中导航、术后随访的全流程标准体系。其团队累计完成超200例可吸收支架手术,复杂病变(如弥漫性钙化、多支病变)治疗成功率突破95%,技术辐射至周边多个省市。

梁长在团队将生物可吸收支架(BVS)与智能化介入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三大创新优势:

1️⃣复杂病变攻坚体系:

钙化斑块“破冰”技术:针对重度钙化病变,采用冲击波球囊(IVL)或激光旋磨术精准碎裂钙化层,为可吸收支架提供均匀支撑的血管床。

分叉病变“无残痕”策略:利用可吸收支架降解特性,避免传统金属支架在分叉部位造成的“金属脊”干扰,术后血管正性重构率提升至85%。

2️⃣智能影像全流程导航: 结合内蒙古独家配置的高分辨率血管内超声(IVUS)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设备,实现“术前斑块性质分析-术中支架贴壁实时监测-术后降解进程追踪”三维度精准管理,将支架膨胀不全发生率降至2%以下。

3️⃣年轻患者长期获益方案:

血管弹性保留:支架降解后血管恢复自然舒缩功能,40岁以下患者术后5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较金属支架组降低37%。

生育友好性:消除金属支架对磁共振检查的干扰,为备孕女性及需频繁影像学随访的特殊人群提供更安全选择。

29岁的程序员刘先生因突发心梗入院,造影显示右冠脉全程弥漫性钙化伴重度狭窄。传统金属支架因钙化阻挡难以植入,梁长在团队采用“冲击波球囊碎裂钙化+可吸收支架序贯植入”方案,在OCT引导下分两段植入支架。术后1年复查显示钙化斑块明显软化,支架降解率达60%,血管内皮完全修复。刘先生重返工作岗位:“没想到这么复杂的病变也能用‘会消失’的支架解决,科技真的改变了生命!”

梁长在团队以可吸收支架技术为核心,推动冠心病治疗从“血管开通”向“血管生物学修复”跨越。通过攻克钙化、分叉等国际公认的介入难题,该技术为复杂病变患者提供“一次介入、终身获益”的解决方案。目前,团队正联合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开展《可吸收支架降解期血管力学变化》研究,进一步优化植入策略。随着内蒙古首部《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标准》的制定,这一技术将惠及更广泛人群,引领冠心病治疗进入“精准修复”新纪元。


关键词: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