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1日,101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均已披露2021年上半年经营数据,在深化改革实施一周年之际,创业板上市公司“半年考”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深交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3.56%,龙头企业表现亮眼,战略新兴产业增长强劲,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业绩稳定,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当前,正处于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和推进落实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关键阶段,创业板上市公司充分发挥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的作用,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专家表示,在注册制改革持续赋能之下,未来,创业板将为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积极贡献,助力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型企业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逾八成实现盈利 整体业绩增长势头强劲
2021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运行态势。在此背景下,创业板上市公司延续去年以来的高增长态势,业绩表现十分亮眼。深交所数据显示,上半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7万亿元,同比增长33.57%;实现净利润总额1127亿元,同比增长33.56%。
在全部101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880家实现盈利,占比86.79%,其中, 55家企业盈利超5亿元,智飞生物、宁德时代等19家企业盈利超10亿元。与去年相比,700家企业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395家净利润增幅达50%以上,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特别是头部企业,业绩增长态势良好,收入及净利润均远超板块平均水平。数据显示,上半年,市值排名前100名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为46.25亿元,同比增长39.07%;平均净利润为6.48亿元,同比增长49.62%。两者分别较板块平均水平高出34.69亿元、5.37亿元。
从具体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来看,在16家千亿元市值公司中,亿纬锂能、汇川技术、先导智能等9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100%;创业板首家万亿元市值公司宁德时代,净利润同比增长148.38%。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创业板已经涌现出一大批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伴随着这些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创业板“头部引领”效应将逐步显现,并发挥对整个板块的带动作用。同时,创业板上市公司半年报利润增速超过A股市场平均水平,充分体现出板块支持创新创业型企业发展的强大能力。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公司质量上看,创业板都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注册制激发活力 资源加速向科创领域集聚
自去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以来,创业板顺应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重点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采用更加市场化、多元化的发行上市条件。
截至8月31日,创业板注册制下新申报的企业中有28家企业以第二套盈利上市标准申报,其中,迈普医学、雷电微力已上市。分析人士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下,多元化上市条件效果逐步显现,对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进一步提升,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获取融资的渠道也更加畅通高效。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创业板首发募集资金527.29亿元,同比增长231.07%;在再融资方面,上市公司累计实施再融资102家次,同比增长251.72%,募集资金1112.23亿元,同比增长336.82%。其中,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71家次,发行金额678.38亿元,同比增长547%;公开发行可转债31家次,发行金额433.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2.5%。
值得一提的是,更加契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再融资办法使创业板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从而推动直接融资比重由2020年上半年的9.15%提升至21.85%。其中,直接融资比重50%以上的公司达到22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34家。
直接融资渠道的畅通,加速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并进一步推动新经济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186家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增长30.98%,营收规模超板块平均水平;平均实现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9.84%。其中,129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近七成;22家净利润增幅超过100%,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有力、有为、有序地支持了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推进注册制改革,提升创业板对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服务功能,大量科创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资本支持,在融资渠道上有力地支持科创企业成长和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
研发投入再加码 创新资本驱动成效显著
创业板已成为创新创业企业集聚地,板块创新属性明显。据统计,目前,共有1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公司超六成,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占比近50%。
今年以来,受益于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创业板上市公司加码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智造”水平。数据显示,上半年,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人员数量达550人,较去年同期增加51人;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8.5%,其中,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4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深信服、贝达药业等4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20%。
创新活力突出,带动企业业绩增长势头良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创业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平均研发强度7.07%,平均实现营业收入4.28亿元、净利润0.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15%、45.04%,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其中,超九成公司实现盈利,近八成实现净利润增长,两成以上净利润增速超100%。
与此同时,紧扣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创业板在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取得更大实效。上半年,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29%,净利润同比增长38.63%。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上半年平均实现净利润4.56亿元,同比增幅达150.44%,远超板块平均水平。此外,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也在40%以上。
分析人士表示,在创新驱动引领下,尤其是注册制改革之后,创业板多家细分领域龙头公司的创新实力“出圈”,企业技术、产品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