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热钱“盯上”美瞳 市场有望突破500亿元
2021-08-12 14:24:44  来源: 信息时报  
1
听新闻

美瞳资本争夺战已经敲响。去年以来成立不到2年的Moody至今已完成了5轮融资;同样成立于2019年底的CoFANCY可糖也已经完成了3轮融资。这两家玩家背后的投资阵营也相当豪华,红杉、真格、高瓴、经纬、梅花、华创、腾讯均在列。在业内人士看来,资本热钱蜂拥而至,看中的是美瞳市场的消费潜力和广阔前景。据Mob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美瞳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有望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

资本热钱“盯上”美瞳

2020年以来,美瞳市场频频传来新的融资消息。2020年5月,美瞳品牌CoFANCY可糖完成了千万元级Pre-A轮融资,该品牌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真格基金、碧桂园创投、华创资本等。2020年10月,KILALA可啦啦完成Pre-A轮及A轮融资,累计金额近亿元,投资方为KIP中国、峰瑞资本。

2021年2月25日,Moody完成总额约3.8亿元的B轮和B+轮融资,它的投资方里,包括高瓴资本、经纬中国、腾讯投资、小红书等;同月,4iNLOOK宣布完成1亿元B+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4亿元。

美妆品牌们也看中了这块市场。不久前,完美日记在粉丝社群首发了美瞳产品“星月”,今年1月,国产彩妆品牌apinkbaby宣布关闭淘宝店,转型为日韩美瞳代理零售商。此外,Colorkey、橘朵、稚优泉、VNK等也纷纷与美瞳品牌展开了联动。

500亿元大市场,毛利率高达50%

场内创投圈纷纷看好,场外不少商家的美瞳产品也销售火爆。记者登入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发现,不仅美瞳产品品类众多,价格也从9.9元到300元不等。其中,不少店铺的美月销量达10万+。

2020年淘宝榜单显示,2020年5月美瞳的直播引导成交额较1月增长392%。此前天猫医药数据也显示,美瞳的销售额、人群、年客单价逐年上涨,近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31%、20.9%、8.4%,美瞳市场增长势头强劲。

据天猫《隐形眼镜行业人口洞察白皮书》统计,2021年上半年隐形眼镜同比增速达60%,彩色隐形眼镜同比增速达83%。其他相关数据显示,疫情之下,眼部彩妆用品销量涨幅达30%-40%,相比口红20%的复购率,彩瞳的复购率高达30%-50%,成为时下一个热门单品。据Mob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美瞳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有望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

市场火热的背后,美瞳产品也有丰厚的利润空间。根据博士眼镜的财报,在2019年其隐形眼镜的毛利率为55.5%。新消费品牌方面,可糖创始人赵威曾对媒体透露,日抛美瞳10片装的毛利率在50%上下,年抛毛利率更高。

行业处于成长初期

据了解,美瞳早期是作为“彩色隐形眼镜”出现。随着美妆市场的发展,“眼睛经济”走俏,美瞳类产品历经数次迭代升级,在用户认知中,已经转为了美妆产品,尤其是在年轻女性用户妆容中,越来越常见。

峰瑞资本孙千慧表示,从纵轴看,美瞳从最初的医药用品变成消费品,再迭代成快消品,然后叠加美妆大爆发,进一步发展为美容美妆化。这为美瞳产品的增长带来了契机,更大的市场也在孕育之中。

经济分析人士王赤坤认为,美瞳这个细分赛道方兴未艾,处于成长生命周期阶段,行业消费快速增长,行业门槛初步建立,竞争也不是非常激烈,卖方市场拥有定价权,行业毛利较高。

不过记者注意到,美瞳市场繁荣背后仍有不少乱象。此前,扬州一家美瞳小工厂被曝光,在没有任何资质的前提下,4个多月卖出120余万副假美瞳产品。知乎一位从事美瞳行业多年的店主表示,国内贴标的仿品,成本价才2~8元不等。

“这个阶段出现乱象不可避免。”王赤坤坦言,美瞳是市场分化出来的新兴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监管也不严,行业规范和标准还未制定以及行业自律尚未形成,在这种情况无法可依,尚不能清晰确认行业从业者的责任义务。

消费提醒:

谨防美瞳变毁瞳,购买需看资质

美瞳虽美,但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注意风险。据记者了解,美瞳直接接触角膜,属于风险类别较高的第三类医疗器械,上市前需要通过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方可生产、销售和使用。生产此类产品的厂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经营此类产品的商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随着美瞳在市场上走俏,不少地方市场监管局也曾对消费者发出提醒。今年6月25日,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发出消费提醒:消费者如果购买或者佩戴不慎,很可能导致美瞳变毁瞳。美瞳应在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资格的经营企业购买,网络购买也应该查看经营者资质,并确认所购产品已经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美瞳的产品外包装均应具有中文标签,切勿贪图价格便宜从非正规商家或者网络商铺上购买未经注册的产品。

同样,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眼科主任、广东省眼健康协会会长岳丽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瞳是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不建议消费者随意购买。建议去大的有质量保障的机构购买,同时要注意查看商家和产品的合格资质。同时,岳丽菁指出,尽管美瞳佩戴后没有感觉不舒服,也不代表镜片对眼睛不会造成伤害,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袁婵)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