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师出有名”接管六金融机构
2020-07-22 13:05:12  来源: 腾讯新闻客户端  
1
听新闻

近日,银保监会依法对四家保险公司、两家信托公司实施接管,引起市场瞩目。其实,就险企而言,这并非史上首次被接管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因涉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以及涉事险企与涉事信托公司之间旧账未清,有两家上市公司已受相关机构被接管一事连累。

银保监会“师出有名”

7月17日,银行监会官网“张贴”公告,依法对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为期一年的接管。

此举因何而起?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称,上述四家保险机构存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的经营行为,触发该法规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接管条件;两家信托机构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触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八条和《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接管条件。“为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信托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银保监会决定依法接管六家机构。”

我们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保险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其实行接管:(一)公司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二)违反本法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可能严重危及或者已经严重危及公司的偿付能力的。”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披露数据,2020年一季度,天安财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91.74%、237.24%;华夏人寿分别为113.83%、130.26%;天安人寿分别为112.01%、128.27%;易安财险分别为175.19%、175.19%。

以之对照银保监会公布数据,2020年一季度末,纳入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审议的保险公司,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4%、245%。显然,银保监会师出有名。上述四家被接管的险企,均“栽”在偿付能力项上。

同时,我们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对该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接管和机构重组依照有关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另据《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信托公司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受益人合法权益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依法对该信托公司实行接管或者督促机构重组。”看来,新时代信托与新华信托之所以被接管,均系信用危机所致。而据监管部门披露,因存在大股东操纵、法人治理结构不清晰、经营不善、资产质量不佳等问题,这两家信托公司前期已被依法采取监管措施,限制了部分业务。

我们登陆新时代信托官网,点击进入“财富商城”下设“产品信息”栏,发现里面确实空空如也,可见之前的监管措施已然生效。此外,根据新时代信托官网公布的公司2019年度报告,截至去年末,其总资产93.58亿元,总负债7.42亿元;实现营收4.20亿元,同比减少41%;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大跌60%。

新华信托的情况与之类似,其官网显示,公司最近一款产品发布于2014年5月29日,其后再无动静。讽刺的是,据官网最新公告,公司于6月10日捧回某媒体评选的2020商业新势力先锋榜“最具人气产品奖”,让人匪夷所思。另官网披露2019年度报告,截至去年末,新华信托总资产73.58亿元,总负债73.58亿元;实现营收1.71亿元,同比减少67%;净利润1558.64万元,同比大跌73.3%。

接管险企“史”非鲜见

随着银保监会一纸“接管令”下发,市场为之侧目。不过,四家涉事险企并非首批因踏中“红线”而被接管的保险机构,回顾历史,可知此类现象“接二连三”。

2007年,因时任董事长关国亮挪用130亿元公款,新华人寿被原保监会通过保险保障基金(险企按监管规定提存,由原保监会集中管理)接管,并购买隆鑫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格林岛投资有限公司等持有新华人寿共计38.815%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2009年,保险保障基金将所持新华人寿股权悉数转让给中央汇金公司。2011年,新华人寿A+H股(证券简称“新华保险”)同步上市。时至今日,业绩杠杠的公司已跻身五大上市险企之列。

2009年,因巨亏导致偿付能力不足,中华联合财产保险(以下简称“中华财险)61%股权被新疆建设兵团交由原保监会托管。2011年,保险保障基金控股中华财险,持股57.43%,2012年增至91.49%,成为单一大股东。同年12月,随着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注资78.1亿元,中华财险完成重组,甩掉“偿付能力不足”帽子。截至2019年末,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85.52亿元,规模居国内财险市场第五,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63%。

2018年,安邦保险被原保监会接管。2020年2月22日,银保监会公告,从安邦保险拆分新设的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基本具备正常经营能力,银保监会依法结束对安邦保险的接管。

以史可鉴,或因违法违规,或因经营危机,监管部门不止一次接管“问题险企”,且成效显著。这回亦不例外,自接管之日起,包括四家险企在内的六家被接管机构,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停止履行职责,相关职能全部由银保监会派驻接管组承担。正如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强调,“如接管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接管期限依法延长。”

2家上市公司受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被接管机构中,不乏与上市公司存在千丝万缕关联者。由此,这边银保监会刚祭出“接管令”,那边相关上市公司相继发声。

7月17日晚,中天金融(证券代码:000540.SZ)公告,鉴于华夏人寿被银保监会接管,而公司购买该险企21%—25%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尚在进程中,公司将就此事进一步咨询、沟通,以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据其官网显示,成立于1978年的中天金融系贵州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主营房地产开发、金融等业务。2017年11月20日,中天金融公告,拟通过北京千禧世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中胜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购买华夏人寿21%—25%股权,交易定价不超过310亿元。若交易完成,公司将成为华夏人寿第一大股东。

然而,因收购股权牵涉甚广,此事一拖两年半有余。据中天金融7月16日披露,“目前公司及相关各方正就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进行进一步的协商和论证,仍处于与监管部门就方案所涉重大事项进行汇报、沟通、咨询和细化的阶段,尚未形成最终方案。”不想,次日华夏人寿即被银保监会接管,中天金融能否如愿将之收入囊中,前景扑朔迷离。鉴于股权交易不确定性大增,公司发声“积极维权”当可理解。

“同病相怜”的还有西水股份(证券代码:600291.SH),据其7月17日晚公告,子公司天安财险认购的新时代信托作为受托人发行的“新时代信托蓝海信托计划”,其中于2020年6月到期的产品共5笔,合计投资本金60.40亿元,逾期后,天安财险积极努力与各方进行协商,但截止目前,该投资资金逾期未收回,存在到期不能兑付风险。

三天后,事态严重性“升级”。7月21日,西水股份发布最新公告,“经自查,截至目前子公司天安财险认购的新时代信托作为受托人发行的‘新时代信托蓝海信托计划’共计28笔,合计投资本金284.44亿元,其中于2020年6月—10月到期的有25笔,投资本金为259.44亿元;于2022年2月—3月份到期的有3笔,投资本金为25亿元。”

两家被接管机构“旧账未清”,西水股份“躺枪”,令人哭笑不得。但毫无疑问,因子公司天安财险乃其核心业务,前者边“踩雷”信托产品边被接管,对公司有害无益。二级市场上,7月17日-20日,西水股份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

鉴于天安财险“祸不单行”,西水股份称,为防范和化解可能带来的风险,公司已督促天安财险与新时代信托以及相关融资人积极沟通,采取坚决有力措施,确保投资款足额收回。本次风险事项可能对公司2020年度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具体影响程度和金额尚无法准确判断,公司将持续关注该风险事项的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据西水股份披露,截至2019年末,公司总资产645.94亿元,归母净资产109.91亿元;实现营收148.72亿元,归母净利润-17.22亿元。其中,天安财险总资产611.39亿元,净资产298.03亿元(含母净资产160.84亿元);实现营收150.93亿元,净利润-21.86亿元(含归母净利润为-7.84亿元)。

关键词: 保监会接管保险公司最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