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湾与佛山南海再携手,共建人才高质量发展合作区
2023-06-07 05:35:57  来源: 羊城派  
1
听新闻

广州荔湾与佛山南海再携手,共建人才高质量发展合作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通讯员 荔宣 荔湾区委组织部

荔南人才,共联未来。6月6日,广州市荔湾区和佛山市南海区举行共建“荔湾—南海人才高质量发展合作区”启动仪式。广州市荔湾区、佛山市南海区共同签订《广州市荔湾区 佛山市南海区共建“荔湾—南海人才高质量发展合作区”框架协议》,发布区域人才合作6大品牌,举行“荔南人才之家”揭牌仪式和“荔南人才载体俱乐部”授牌仪式。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的广州市荔湾区和佛山市南海区,作为广佛共建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两地携手合作,建立一批“荔南人才载体俱乐部”,如岭南V谷产业园、珠江钢琴创梦园、广州3D打印产业园等。此外,将“荔南人才之家”分别落户荔湾区沙面人才休闲岛的荔湾区党群服务中心、南海区三龙湾科技城核心片区的南海区党群服务中心。

岭南V谷产业园是首批入选“荔南人才载体俱乐部”试点的产业载体,与佛山市南海区隔江相望,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超100家,其中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数十家。

岭南V谷产业园总经理张海彬表示:“两地携手共建合作区,将促进两地的产业发展,尤其是在招商过程中,能吸引佛山的规模企业将总部落户广州荔湾区,而佛山企业的生产技术不再局限于佛山的厂房内,在广州荔湾区也能得到认定,让人才技术交流打破壁垒。”

自2009年广佛同城启动以来,两地在交通互联、政务通办、产业协同等领域全方位拉开了合作序幕。

2016年,广州市荔湾区、佛山市南海区共同签订《广州荔湾佛山南海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构建人才发展大格局。

七年后,双城起势,《广州市荔湾区 佛山市南海区共建“荔湾—南海人才高质量发展合作区”框架协议》推动荔南人才合作迭代升级。框架协议提出了共建“荔湾—南海人才高质量发展合作区”的总目标,明确了2023年和2025年两个关键时间节点的目标任务,推动两地人才资源、创新要素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

象牙雕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广州市荔湾区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会长张民辉表示:“广佛两地的文化交流有着密切联系,‘荔湾—南海人才高质量发展合作区’建立后,将进一步促进两地非遗人才紧密互动,比如,广州的非遗大师到佛山授课,佛山的非遗大师来广州授课,让两地市民体验更加丰富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广州市优秀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发中心总经理张利萍表示,“荔湾—南海人才高质量发展合作区”的建立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是利好的政策。

启动仪式上首次发布了两地区域人才合作6大品牌,展示出荔湾区、南海区围绕身份互认、平台互通、交流互动、队伍共育、引智共办、服务共享6个方面打造的区域人才合作品牌项目。

其中,广州市荔湾区和佛山市南海区围绕人才身份互认方面深化合作,探索建立两地人才互认信息库,推动荔湾区英才卡与南海区优粤佛山卡服务项目互认;探索建立人才项目申报查重机制,推动建立两地人才诚信清单,为人才在两地间顺畅流动、良性互动提供便利。

张利萍表示:“广州的人才认定申报竞争较为激烈,立白企业集团有不少从事科技研发的人员居住在佛山,如果有了人才身份互认,科技研发人员可以在佛山市南海区申报人才认定,而在广州市荔湾区也能得到认可。此外,对于两地人才交流能互通互补,比如佛山有较多制造业人才,广州有较多综合型发展人才,人才之间交流紧密,有利于促进企业项目开展。”

荔南人才合作6大品牌

1. 人才身份互认

探索建立两地人才互认信息库,推动荔湾区英才卡与南海区优粤佛山卡服务项目进行逐步互认,为人才在两地间流动提供便利,力争达到人才政策对标、身份互认、服务共享的目标。探索建立人才项目申报查重机制,推动建立两地人才诚信清单。

2. 人才平台互通

建立跨城优势产业人才合作共赢的引才模式。以政府互动、文化互联、人才互动、载体互促,探索建立两地招商引智信息交流机制,不定期轮流或联合举办招商引智活动,为两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提供良好平台。鼓励两地人才企业与两地相关机构合作开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环保新材料、文化创意等领域课题研究、科研项目合作。两地定期相互邀请参加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洽谈会、投资对接活动等,举办两地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成立“荔南人才载体俱乐部”,围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开展相关的对接交流以及合作。

3. 人才交流互动

共促两地人才互动交流,联合举办红色研修班、联谊互访、沙龙、文体赛事、嘉年华等活动。联合举办荔南人才国情省情市情区情研修班,组织同领域、同行业、同类别的人才集中开展研修活动。加强荔南青年人才互动,鼓励青年企业家走进两地名企学习,开展荔南青年人才实习见习行动。

4. 人才队伍共育

建立急需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非遗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共同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间的学习交流、技能培养、职业教育,以专题讲座、技能培训班、远程职业教育等多种形式,共同培养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不定期举办或互相邀请参加有影响力的发展论坛、交流研讨、行业峰会等。探索搭建两地非遗传承人培养平台,不断提升非遗文化的传承力量,打造大湾区有影响力的文化合作服务平台。

5. 招才引智共办

共创两地联合引才品牌,联合举办人才合作年会,加大项目对接会和中高端人才、海外留学人才的招引力度。建立人才信息交换和发布机制,定期交流人才供求信息,定期轮流或联合举办人才招聘会。目前,已经联合举办两场高校专场招聘会。

6. 人才服务共享

共建两地人才服务平台载体。探索建立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机制,为区域内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人才服务。共建人才服务联盟,包括两地诊疗绿色通道、景点游览优惠、商家折扣优惠等。依托区、街(镇)两级党群服务中心为人才服务阵地,打造“荔南人才之家”,为两地人才学术研讨、研修培训、交流联谊等提供重要场所和服务。目前,已选定两个区级党群服务中心作为首个“荔南人才之家”挂牌阵地。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

校对 | 潘丽玲

关键词: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