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地方建设,加速新经济成长
2020-09-03 07:18:05  来源: 国际商报  
1
听新闻

随着国家相继出台政策引导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上万亿元规模的大盘子和巨额市场正吸引着更多的优质资本涌入,多地重大项目接连落地。

领跑地方建设

“数字新基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基础。在未来5年,上海新基建的直接投资将会达到至少6万亿元人民币,并且可能激发数十万亿级的经济新生态,成为经济复苏的驱动力,持续释放增长新动能。”上海市副市长吴清在近日举办的2020上海数字新基建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如是说。

据悉,目前已有54个外资项目在上海集中签约,其中15个项目涉及新基建,涵盖网络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在此之前,昆山迎来重大项目集中落地,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光通信、总部经济、新材料等多个领域33个重大项目,其中外资项目16个。

此外,下半年伊始,多地就纷纷收获诸多重大项目,如乌鲁木齐与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欧数字化工业新基建创新基地;山东莱芜高新区与欧洲最大软件公司思爱普签约,计划投资2亿元的项目,思爱普智能制造创新赋能产业园项目落地;南京将与英特尔携手共建“未来科技智慧中心”。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外商在华新设企业18838家,其中1亿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到资占比为68%,埃克森美孚、宝马、丰田、英威达等不少跨国公司不断加大在华投资,加快在华布局。“这些重大外资项目的陆续落地显示了外资企业对我国发展的强劲信心。”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袁达说。

加速新经济成长

新基建所具有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一大批外资企业进场,推动了地方引资政策的持续加码,不断降低外商投资准入门槛。例如,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浙江自贸试验区目标累计引进外资企业1000家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到2025年外贸进出口额增长至3500亿元,实现油品贸易额6000亿元。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政策措施》,从口岸通关流程、税收金融服务、边境贸易监管服务、口岸提效降费、口岸信息化智能化五个方面出台了29条措施,以提升广西自贸试验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基建是指以新兴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的技术化、智能化、数据化的产业为支撑的基础设施。未来产业的生产要素将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缺失这一要素,未来任何行业、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无法存活。所以,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将成为能否赢得这场数字化经济革命的关键。在传统业态全面升级的当下,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各地要以法律法规保障这一新生要素;同时加快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加快5G的应用、数据中心以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系列的基础设施的搭建,这将有助于实现技术和数据创新的真正融合,促进中国智能化、数据化、智慧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手段把社会运行发展和政府治理高度融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进而有助于未来十年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 新基建 地方建设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