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村能源转型变革,全面提升农村用能质量
2021-06-24 14:15:0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1
听新闻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从提升农房设计建造水平、提升村容村貌、推进供水入农房、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动农村用能革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12个方面提出了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政策措施。

其中,在推动农村用能革新方面,意见提出,引导农村不断减少低质燃煤、秸秆、薪柴直接燃烧等传统能源使用,鼓励使用适合当地特点和农民需求的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光伏等技术和产品,推动村民日常照明、炊事、采暖制冷等用能绿色低碳转型。

记者注意到,关于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和发展,今年以来已有多个重磅文件提及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在提及农村能源工作时,“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被摆在了第一条。农业农村部2021年1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加强乡村清洁能源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也提到,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发展生物质能。

业内认为,多份文件聚焦,接下来,要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农村能源转型变革,全面提升农村用能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用能需求。

从数据上看,近年来,我国农村用能结构不断优化,用能质量不断提升。在此前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介绍,农村用能方式深刻变革。电气化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农村电气化率18%左右,比2012年提高7个百分点;电冰箱、洗衣机利用率明显提高,空调保有量是2012年的2倍以上,电磁炉、电饭锅已经成为常见的炊事工具,摩托车、农用车逐步被电动车取代。同时,用能清洁化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清洁能源占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的21.8%,比2012年提高8.6个百分点,秸秆和薪柴使用量减少了52.5%。北方地区冬季取暖更多地用上了电力、天然气和生物质能。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让430多万群众用上天然气。能源保障有力有效,农田机井全部通上了电,农业灌溉成本每年节省100多亿元;脱粒机、粉碎机等大功率用电设备走进千家万户。

不过,需要关注到,农村地区使用和推广清洁能源还存在诸多难题待解。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农村地区有庞大的住宅屋顶、低矮建筑的资源,这些都是太阳能热水器光热产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最佳应用场景。农村地区电网相对大城市有点薄弱,还有经常停电的现象,发展以“分布式光伏或者小型风力发电+储能调节电网+充电桩”一体式的“风光储充”新型电力基础建设,既可以补足农村电网短板,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也会激发新农村、新城镇的经济活力,做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践行低碳出行新生活方式。

“我国的太阳能光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动汽车以及储能等多个新能源产业都具有很大优势资源、发展潜力巨大,促进农村地区的多能互补、协同能源互联等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快速实现。”祁海坤说。

在有序引导农村清洁能源合理布局方面,世界经合组织区块链政策专委会专家王娟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要县乡各级统一规划,加强对农户关于新能源使用的科普和引导,同时还要有政府层面的人士去跟进。另外,对于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数字化,要通过改造更新,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用具更加科学地引入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这样效果会更好。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杨旭东认为,我国不仅需解决农村地区取暖、去煤和治霾等现存问题,更需着眼未来,聚焦清洁能源和建筑节能,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探索农村低碳发展路径,推动农村低碳发展,助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及实现国家“碳中和”愿景。(赵碧)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