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21-06-30 16:14:31  来源: 金融时报  
1
听新闻

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入市的闸门正式开启,其用意在于改善国内保险资金运用的结构和效益,建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调整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增加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经过十六年的发展,保险业总资产从2007年的3万亿元到2020年的23.30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能力不断增强,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民经济转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取得了重要性成果。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

自2014年国务院发布保险“新国十条”积极稳妥推进保险资金运用改革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了一系列保险投资新政,进一步扩大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保险资金由传统的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向多元化投资转变,可投资品种不断增加,不仅满足了保险资金长期配置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017年,“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印证了保险资金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使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险资金通过多种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输送“活水”,不仅通过投资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还通过股权、债权等产品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

在助力高端制造方面,通过债权、股权及基金等在海洋工程装备、商用大飞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成电路装备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影响力的产品条线和明星工程。如“华泰——中国商飞债权投资计划”150亿元支持国产大飞机研发;“平安养老——中集蓝鲸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50亿元建设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等。

在参与实体经济建设方面,保险资金通过参与公路、交通、航运、城市改造等,在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和发展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投资收益,长期资产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截至2020年10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和非公开市场投资为实体经济融资18万亿元。

服务国家重要战略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新时代金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等特点,在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和资本市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末,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直接对接“两新一重”等项目融资需求,产品累计登记(注册)规模达3.8万亿元。

为支持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首台(套)保险”应运而生。保险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进行风险保障,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推广,推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转型。2020年,上海保险业通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为163个重点创新项目累计提供776亿元风险保障;山东保险业累计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提供风险保障79.63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地和承载地,都成为保险资金主要流入地区。以湖北为例,截至2020年年末,保险资金在湖北已累计投资4130亿元,投资金额居全国第八位、中部六省位列第一。

在服务国家重要战略的同时,保险资金也回归风险保障的“主战场”,在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中,发挥保险特有的抗风险作用。特别是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中国信保扩大风险保障覆盖面,增加营业中断险、出口信用险产品供给,针对抗疫减灾、农业农村等薄弱环节推出多个保险产品。据统计,2020年,中国信保直接或间接促进小微外贸企业相关出口额超过1500亿美元;2017年至2020年间,平均每年间接促进小微企业就业人数约为280万人,对“稳就业”“稳外贸”“保市场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肖扬)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