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近期全面阻断 业内人士建议制定旅游振兴计划
2020-02-17 10:01:17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1
听新闻

春节本是旅游旺季,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打扰了许多人的出行计划,更是对于旅游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此次疫情会造成多大损失?与“非典”相比,有哪些异同?下一步,政府应在哪几个方面进行支持?针对这几个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著名旅游专家、巅峰智业创始人刘锋博士。

对旅游业影响巨大

中国经济时报: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各行各业均有影响。对旅游业来说,你估计会造成多大损失,影响有多大?

刘锋:鉴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极大不确定性,尚难在短期内作出准确的预测。一个总体判断:旅游经济深受重创,冲击全面,需要救助。最终能战胜疫情。

巅峰智业课题组进行了初步测算,预计非疫情情景下全年旅游业总收入约7万余亿元,疫情造成的损失额度约相当于疫情前预测总值的22%至25%,损失额度约为1.6万亿至1.8万亿元之间。国内游近期全面阻断,断崖式下降,入境游基本停顿,这是受影响最深远的一块,预测2020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将降至9000万至10000万人次左右,比2019年下降约30%-35%。入境旅游收入损失预计在350亿至400亿美元左右。出境游也将受到重创,对于全球的旅游市场也将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与“非典”相比,具有五个特点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此次疫情与2003年“非典”相比,对旅游业的影响有哪些异同?

刘锋:此次疫情相比“非典”来说,具有五个特点。

全球大波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相比“非典”波及全球范围更广。“非典”期间,全球累计报告8000多例,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中国内地和香港。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截至2月3日,全球出现感染病例的国家数已达24个。

全国全覆盖。“非典”期间,中国有7个省份没有出现过“非典”病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全国性事件,各省都有病例,全国上下无一处是“世外桃源”。

行业全涉及。“非典”期间,第三产业规模不大,其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为32%,2019年已经达到54%。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涉及面更广。

时间可能更长久。对照“非典”期间,2003年4月-6月为“非典”暴发期,也是旅游业停滞期,6月“双解除”后,7-9月旅游业开始了快速复苏,第四季度旅游业进入正常发展的阶段。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春节前,具体影响时间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目前疫情拐点尚未出现,乐观情景下,预计“五一”期间旅游市场初步迎来反弹;悲观情景则到7、8月份旅游市场才开始恢复。

消费冲击更大。2003年“非典”疫情高峰时对当年第二季度的消费产生了抑制作用,但由于居民在下半年乃至第二年的补偿性消费,很大一部分需求损失得到弥补。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部分消费项目具有易受冲击又难以形成补偿性增长的特点。旅游消费需求已经逐步成为刚性需求,疫情下首当其冲,疫情过后可以迅速恢复,但已经损失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挽回。

政府支持必不可少

中国经济时报:疫情总得过去,您认为政府将如何采取措施恢复旅游业发展?

刘锋:建议政府部门下一步从五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硬核减负,让旅游企业能够应对大疫冬眠时刻。多探索出台支持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减免税、减免房租、降低或者缓缴社会保险费、低息贷款、实施失业保险费返还、与职工协商调整薪酬和轮岗轮休等政策。

二是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三是制定旅游振兴计划。政府应积极考虑编制促进夏季或秋季旅游业的振兴计划。同时,增加旅游发展资金,给予更多的财力支持。可以分阶段组织诸如景点减半收费和餐馆、旅店、零售店削价等一系列促销活动等。

四是消除心理影响,重塑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

五是完善公共旅游安全规划。把公共旅游安全规划纳入到全域旅游体系中。

关键词: 国内游 旅游振兴计划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