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省委宣传部举行“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全面深化改革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八大以来,我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和突出成效。
会上指出,新时代的十年,我省聚焦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障碍、高效能治理的突出矛盾、高品质生活的突出问题,在全面改革上做文章,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以变革性举措牵引争先出彩生动实践。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021年财政科技支出是十年前的5倍
河南省把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出台“1+10”政策文件,搭建起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制度框架;围绕一流创新平台、一流创新课题、一流创新人才、一流创新金融、一流创新环境“五个一流”,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了50项改革举措,有些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基金入豫”,上半年省级21只政府投资基金到位规模新增64.67亿元,直接投资项目金额新增19.61亿元,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早期项目新增27个、占比50%。
建立政策性科创金融体制机制,金融智谷科技支行4月揭牌运行以来,累计支持各类科技型企业773户、金额44.6亿元。
数字显示,2021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351.2亿元,是2012年的5倍;2012~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幅14%,2021年突破10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2012年的1.05%上升至2021年的1.73%;今年前7个月技术合同成交额620.78亿元,同比增长145.6%,超过去年全年的成交额。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
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发布《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报告》,河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首次由“高”组别升至“非常高”组别,被列为进步较大地区,处于全国第一组别。
会上指出,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省近年来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2012年以来,我省先后10次累计精简68.2%的省级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贯通省市县乡的一体化政务服务网全面建成,“三十五证合一”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目标,推动行政审批制度系统性重塑、政务服务整体性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90%以上的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省级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上升到90%。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数量突破900万户,是十年前的3倍多,位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国企“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凸显
这十年,省管企业规模效益大幅倍增。截至2021年底,省管企业资产总额2.5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232%;利润总额263.4亿元、净利润183.2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238.5亿元、208.8亿元。省管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截至2021年底,省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2%,净资产收益率3%,分别较2012年增长5.2、4.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0.8万元/人,较2012年增长114.6%。省管企业社会贡献度持续攀升。今年以来,省管企业累计上缴税金287.5亿元。
截至目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99.5%、迈入全国第一方阵,郑煤机、平煤神马、河南资产等国有企业改革经验叫响全国,在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打造出一批“旗舰劲旅”,省属国有企业盈利水平达到历史最好,经济社会发展“顶梁柱”“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深化地方金融改革
“金融豫军”快速崛起
十年来,我省地方金融改革从完善组织体系到提升资产质量,从创新先行先试到典型经验推广等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效。
实施“引金入豫”工程,“金融豫军”快速崛起,全国性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已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全省银行、证券、保险法人机构240家,在豫非法人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634家,初步形成了各业并举、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
深化城商行改革,推动中原银行成功吸收合并3家城商行,合并后总资产超过1.2万亿元,在全国城商行排名从第12位上升到第8位。搭建全国首个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中小微企业贷款通过平台实现“一网通办”,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为5.5万家企业放款7.7万笔、金额1414.2亿元。
深化新型城镇化改革
县域经济总量是十年前2倍
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推动郑州都市圈扩容提质和一体化发展,分别向郑州、洛阳、南阳下放295项、286项、140项省级管理权限,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实施放权赋能、省财政直管县、“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三项改革,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2021年县域经济总量达3.52万亿元,是2012年的2倍,有7个县市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河南贡献”
十年来,我省通过深入改革充分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力。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高质量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1837.46万农户领到了证书,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总额3455.4亿元,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4.9万个,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占76.6%,更多的村实现了“有钱好办事、有钱办好事”。发展农民合作社19.8万家、家庭农场26.2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5万家,规模经营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河南贡献”。
深化党政机构事业单位改革
构建现代治理体系
稳步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主责主业,理顺条块关系,预计今年全省将有4万余人下沉到乡镇。实施“墩苗育苗”计划,去年选派965名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任职,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积蓄梯队力量。扎实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坚持“减法”和“加法”并重,省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分别精简60.7%、46.9%,同时为省科学院、省实验室等核定编制3300余名。事业单位资源配置明显优化,“事”的设置更好适应了“业”的发展。
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93.5%的社区建成养老服务场所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持续发力,让人民群众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全省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到1.6万个,82.2%的街道建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3.5%的社区建成养老服务场所。深化“五医”联动改革,全省103个县(市)组建179个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市)全覆盖,中医机构数、床位数、人员数和服务量均居全国第一。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每年培训超过300万人次,技能人才总量超过1300万人。
关键词: 河南这十年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河南省委宣传部 一号工程 两个轮子一起转